
盛夏的哈尔滨,阳光透过蓝天洒在大地上,地铁2号线太阳岛站的电扶梯口,人们纷纷驻足,仿佛被一阵童年回忆的旋律所吸引。经典的俄罗斯方块图形在扶梯上缓缓“下落”,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当年放学后抢游戏机的快乐时光。就在这电梯口,复刻的摩洛哥舍夫沙万小镇如梦似幻,蓝白相间的街巷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北非的窗户。沈阳的游客李萌兴奋地翻看着她的照片,感慨道:“在哈尔滨就能拍到‘北非蓝城’,真是太值了!” 这两个风格迥异的创意场景,共同为哈尔滨文旅增添了新色彩。而这一切的背后,是哈尔滨极地公园一群年轻人的努力,他们用创意和青春重新定义了城市的文旅活力。王惠敏,极地公园运管部的95后经理,带领着一支新生代团队,致力于创造那些让人放慢脚步、愿意分享的瞬间。“我们希望文旅景观不再是冰冷的建筑,而是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场所。” 俄罗斯方块电梯的创意源于团队的一次头脑风暴。王惠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大家围坐在一起,聊起了童年时光,突然有人提到俄罗斯方块,瞬间点燃了灵感的火花。经过反复的讨论和设计,团队最终选择了电扶梯这一形式,完美地复刻了俄罗斯方块游戏中图形下落的场景。自6月中旬开放以来,电梯成为了打卡的热门地标,甚至有人特意乘坐多次,只为体验那份久违的快乐。 摩洛哥舍夫沙万小镇的复刻则是对年轻人环球梦的回应。王惠敏的团队深知,许多年轻人因资金和时间的限制而无法出国旅游,为什么不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带到哈尔滨呢?他们翻阅了大量的实景照片,最终还原了小镇的蓝白街巷和几何涂鸦,成就了这一异域风情的景观。令人欣喜的是,开放后不久,“摩洛哥蓝色小镇”便受到了摩洛哥国家旅游局的高度认可,并计划展开系列深度文化交流合作。 极地公园的年轻策划团队并不满足于短暂的打卡热,他们希望为哈尔滨文旅注入“四季常青”的新元素。7月14日,公园即将开放全国首个多维感官沉浸式全景深海隧道。融合声光电技术的隧道,将带领游客仿佛置身海底,体验别样的奇幻之旅。而同步开放的“水母世界”,不同品种的水母在光影中摇曳,打造出一个“治愈系”的沉浸空间。 从童年回忆的俄罗斯方块,到异域风情的摩洛哥小镇,再到深海隧道的奇幻旅程,哈尔滨极地公园的年轻团队正通过创意改变传统文旅的定义。他们希望打造的不是简单的打卡,而是让人沉浸其中的情感体验;不再是高成本的远方,而是触手可及的当下;更不是季节性的热闹,而是全年无休的精彩。 正如王惠敏所说:“诗和远方不一定在千里之外,它可能就藏在电梯的光影里,藏在街角的蓝白墙中。”极地公园的努力不仅仅是创造美丽的景观,更是在为哈尔滨文旅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他们希望每位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,让每个平凡的角落都闪耀出独特的光彩。